放弃编制、辞去高薪工作去读研,他们后悔了吗?
问题当然是问题,只是这些年经历也教会我们:人生能走的路多了,没什么可怕的。与其怕,不如多看看沿途的人生风景。
——方老师说
马上准备研究生入学了,小文还是感到很不真实,从决定在职备考研究生的那天开始,心始终都是悬着的。
顶着失败的压力,和周围不理解的质疑,每天下班后不顾疲惫地学习到深夜,地铁上见缝插针的知识点,此刻都得到了回报。
提交辞职申请后,等待重回校园的这两个月,小文心里有焦虑忐忑,亦有期待和希望。
豆瓣“裸辞群众小型交流组织”
工作几年甚至多年后要不要读研,读研是放弃编制或工作,还是在职非全日制读研等等,这些选择的答案因人而异。
不过,像小文一样工作后选择读研的人,不在少数。
在00后已经开始读研的今天,录取名单上不乏一些90后、甚至80后的名字;
在社交媒介上,“工作后读研”、甚至“辞职读研”的帖子下也满是热议:
有佩服考研自律能力的,有羡慕重新读书的,也有担心未来就业的……
面临不确定的未来,“工作后读研甚至辞职读研”到底是一头热的冲动选择,还是重启或拓展人生的一次机会,也许只有在前行的路上,才能知道答案。
01
放弃银行工作
换专业去读研
每天5点半下班,回家吃饭洗澡,7点准时坐在书桌前翻开专业课的参考书,学到11点,是小文雷打不动的安排。
小文经验分享贴的评论们,都惊叹“太自律了,上岸是应该的”,只有小文知道这背后的决心与不易。
辞去国有银行的工作,小文爸妈一开始是很反对的。这份工作待遇可观,十分稳定,只要能习惯,是很不错的,也有发展的机会。
在三年的时间里,小文已经从柜员、客户经理做到了部门机关,但小文还是决定辞职了。
银行体系内严苛死板的条条框框,有很多指标和任务,理财、基金、保险、信用卡、贷款……
如果完不成每月的任务,需要向上级分析总结汇报原因,平时还有一些密集的培训,基层的柜台工作总是遇到些奇葩又难缠的客户。
转岗客户经理,需要拉客户资源,好不容易做到了管理层,也有写不完的材料和报告,开不完的会,有时还需要出去应酬,如果下属网点的业绩不好,自己还有领导不力的责任,压力很大。
无论是对外的推销应酬,还是对上对下的责任,对于小文这种比较内向的性格,简直都是i人的“至暗时刻”。
不适应银行体制的管理,自己也并不喜欢整天和数字之类的打交道。高考为了未来好就业,父母坚持让小文选择了并不喜欢的审计专业。
毕业后也如愿获得了待遇不错的工作,但小文觉得从一开始就选错了专业。工作的压力和痛苦化为考研的动力,工作再累,小文下班也不懈怠学习。
小文说“考研是‘曲线救国’战略”,通过换专业来换行业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汉皇法帝”中的汉语言文学。
中文系本来就是小文的梦想专业,从银行离职的这两个月,小文感觉人生都变得更加辽阔了。
02
放弃编制去读研
小静可能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幸运儿,一毕业就拥有了稳定的“编制”。然而,在工作两年后,小静决定违约辞去编制,去考研。
考编届里的一句经验之谈,“考编不异地,异地不乡镇”,走过这段路之后,小静深以为然。
2021年,小静毕业于省内的一本师范大学,顺利地通过校招考上了异地某县的教师编制。
来到陌生的城市工作了两年,小静感觉还是很不适应,虽然在同一个省,但也相距几百公里,平时也不能总是回家。
陌生的环境里没有熟悉的朋友和家人,工作环境也和想象中的有一定差距。
“主要是这所高中的教学压力很大,领导总是强调成绩排名,还会给老师排名,刚开始第一年我就被安排当了高一的班主任。
豆瓣“教师小组”
教学和班级管理要两手抓,学校几乎没给我们新老师什么过渡期,一上岗就要你胜任,第一年经常晚上回家偷偷哭。”
即使经过痛苦的第一年之后,小静还是很难适应,每周末一想到周一要上班就很抗拒。
小静本来梦想着在自己喜爱的学科,教给学生们一些除了应试之外的东西,希望孩子们能得到本质的感悟能力。
但是一学期下来,单纯就是完成教学任务,学生们也疲于应试,在教学上找到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。
“也许所有的学校都是这样,也许是我太理想化了,还没找到教学的平衡,但是真的和我追求的不一样。”
但是,小静并没有打算放弃教书,打算读研,一是为了给时间,调整自己的心态,跳出目前不适应的环境;二是为了提高学历,提升自我,换个就业平台。
小静感觉自己的人生被迫停滞下来了,不是说没有在这两年的工作中学习进步,就是失去了体验生活、认真工作的动力,每天的精力都透支于工作的压力,很难坚持下去了。
今年7月,小静收到了西南大学的学科语文专业的录取通知书。小静想在读研的三年时间内,重新沉淀下来,有时间去学习自己想精进的地方,
比如如何精心打磨自己的教学内容,在应试与人文之间找到一个平衡,工作的教学经验对于研究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。
对于研究生毕业的就业问题,小静虽然有所担心,但还是有信心和准备的。
小静目前的规划是,研三走校招争取留在成都或者重庆的学校,或者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回到老家的学校。
两年的工作经验让小静有精进的实践基础,三年的研究生生涯给了小静缓冲、沉淀的时间,去继续自己的教学梦想。
03
编制在职
读非全日制研究生
从现有不适合的工作中跳脱出去,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,给了自己提升自我的机会和沉淀的时间;
还有一种情况是通过读非全日制研,坚持学习,让工作更上一层楼。
“想着最好有个研究生学历,在工作需要的时候能拿得出手。”这是小安读研的初衷。
豆瓣“体制内工作者茶话会”
不是想着进体制内就能“躺平”,作为市级的公务员,小安对工作挺满意的,也希望有进一步的发展,而且体制内“非全日制”同“全日制”学历一样受到承认。
“如果单纯为了学历,放弃工作,毕业再考的话,风险很高,而且我很清楚自己的目标是通过读研,更好提高各项能力,从而促进工作。”
所以不同于风头很大的MPA公共管理、党校和法硕,小安读了自己感兴趣的创意写作专业,每周末异地上课,两年学制。
同济大学MFA在职报考意向表
相比于本科的学习,小安觉得这个专业更偏创作的实践性,写作能力的提升,对于工作,也有一定的帮助。
小安说,“回到校园学习,感觉自己一直有在进步,虽然兼顾工作和学业有点累,但我很享受这种充实的生活。”
04
工作多年
辞职出国读研
和小静一样,安然也是一名编制内的高中语文教师,工作多年后辞掉了“围城”之内的工作,去往更大的世界。
在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积蓄后,安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:去国外工作,体验不一样的人生。
经过考察和准备后,说干就干,行动派的安然立刻辞职,申请了英国的应用语言学硕士。
可不止是诗与远方的向往,安然出国读研是清楚考虑后的决定,她选择的学校是一年制,把学费和生活花销降到最低。
选择应用语言学,一方面是提升自己专业能力,教了那么多年语文,还没有在国外的学校学习过语言学,很好奇国外学校是如何教学、如何实践。
同时拓展视野,去往别的国家体验,和从大书籍中感受到的肯定不一样;
二是实际的考量,国外高质量的对外汉语教师缺口较大,自己的本科专业也对口,学习的困难较小。拿到学位的时间只需要一年,毕业回国找工作,海硕的学历和之前的工作经验加持,也有一定的竞争优势。
说到有什么困难,安然说:“对经济条件和语言能力的要求比较高,在国外一个人也比较孤独。
想留在国外找工作的话,除了专业能力外,对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也很高,可能很多人觉得冒险,但我就是想要追求一次梦想中的生活。”
四位主人公,或是因为当年专业/工作选择不如意,后来发现自己其实不适合那条路;
或是因为想提升自己、拓展视野、打开人生更多的可能性:
都选择了工作后读研这条路。
从功利的角度来说,工作后读研可能是个不划算的选择。它意味着推倒重来,意味着耗费大量的时间、精力和成本,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……
但是从人生的角度来说,工作后读研是途径,也是过程,也是获得。
人每个阶段的处境和想法都不一样,到25岁、30岁、35岁、40岁等等之后,会有不一样的想法。
人生的阅历和经历等因素综合起来,会让你有全新的选择,之前做出的人生选择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。
毕竟很少有人会在很年轻的时候,就对自己有很清楚的了解和规划,把人生道路都看得很透彻。
现实中有工作几年之后留学哈佛的:
微博@一直特立独行的猫
也有四十六岁才申请去美国攻读法律博士的:
微博@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
有人把之前的路称为“人生弯路”,而有人把它称为“必经之路”,按照自己的方向探索,走了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走的究竟是哪条。
读研引导着我们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,或保持终身学习,一步又一步地突破和提升自己。
放弃编制/工作,牺牲时间、耗费精力在职读研,甚至大龄读研,是否真的值得?读完之后又是什么情况?以后会不会后悔?
这些问题当然是问题,只是这些年经历也教会我们:
人生能走的路多了,没什么可怕的。
与其怕,不如多看看沿途的人生风景。
每日互动
你如何看工作后去读研?
快来评论区分享和讨论吧~
面对小朋友,新东方有编程、美术、机器人、科学等素质课程,也有口才、写字、脑力、故事表演等素养课程,还有游学营地喔;
面对高中生、大学生,有留学咨询、出国考试、大学四六级、考研、专升本、成人英语;
反正,我们提供全程体系化教育教学解决方案,只要是你想学的,我们都有(嘻~)
有需要欢迎点击下方小程序,将有专人和您联系解答~
//
更多好看的
非典型严父余华:写信深情表白,又给儿子道歉全班985、211,十年后都怎样了?网友:还有开“同学盲盒”的?一口隔夜冰西瓜=8400个细菌?用专业知识放心吃瓜!你“在看”我吗?